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国际市场 » 项目资源 » 劳务合作 » 正文

亚洲“人才缺口”调查 翻译和IT人才炙手可热

 

  在孟买做翻译的第四代华人谢昌海最近比较忙。一周之内,他连续接到5份重要商业文件,要求在最短时间分别翻译成英语、印地语和泰米尔语。在孟买,尽管这类书面翻译的价格是5卢比(相当于人民币1元)一个字,但谢昌海还是无暇顾及这种“细活”,因为他正忙着为各种接踵而至的国际商业考察团做口译。口译每天8小时工作,酬金100美元(约合4000卢比),超时费另计。

  这样高的待遇,让人们不得不产生惊叹:人才在印度究竟有多抢手?

  翻译人才缺口巨大

  近年来,印度经济持续升温,外资政策不断放宽,跨国公司纷至沓来。

  许多跨国公司一度认为,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掌握了英语似乎就可以扫遍印度商界。但来到印度之后,他们惊奇地发现,除英语之外,印度还有17种之多的官方语言!印度各地使用的方言,更是多达52种。而他们的客户,或者潜在客户,就隐藏在这些复杂的语言群体之中。语言成为这些跨国公司“本地化”战略必须克服的第一个障碍。

  但是,像谢昌海这样既熟练掌握英语、汉语等国际语言,又精通印度当地语言的翻译人才,少得可怜。仍然以汉语翻译为例,在印度的“经济首都”孟买,从事汉语翻译的总共只有十几人,而其中既能写又能说的,只有6~7人。毫不夸张地说,翻译人才的缺乏已经极大地制约了跨国公司在印度的发展。

  为此,印度政府近年来开始重视发展各高校的外语教育,尤其注重对外语教师的培养,希望借助高素质的外语教师,来带动翻译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跨国商业翻译公司在印度翻译市场找到了机会。2007年7月,国际著名翻译公司莱博智Lionbridge同孟买的SNDT女子大学联手,创办了一家培训专业翻译人才为目的的学院Aksharmala。目前,还有数家商业翻译机构也在酝酿同其他大学联合创办翻译学院。

  IT人才炙手可热

  除了翻译人员以外,印度IT行业人才的短缺更是不容忽视。信息技术产业是印度经济皇冠上的明珠,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优秀且抢手的IT人才,为印度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

  但印度工商联合会(FICCI)近期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称,印度IT行业人才的缺口为65%,而印度全国软件及服务公司协会的统计则表明,2008年印度需要220万名软件技术人员,但目前只有80万人。

  造成人才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高等教育入学比例上看,处于17至23岁年龄段的印度国民中,只有约11%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从财政投入上看,印度每年在高等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只有20亿美元,仅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0.37%;从培养质量上看,麦肯锡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印度本土培养出的IT工程师只有约25%可以达到跨国公司的职位要求;从培养层次上看,印度大学毕业生很少有人会选择继续深造,事实上,印度大学每年仅能造就大约35名计算机科学博士,美国则每年能培养约1000名计算机科学博士。

  人才外流给印度的经济发展、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由于工作待遇和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印度IT人才选择通过技术工人签证转去美国工作。印度对这种签证的需求非常大,以至于去年全年6.5万个名额在一天之内就被占满,而近些年美国在全球颁发的这类签证至少有20%给了印度IT行业人才。

  有人用“奶牛现象”来形象地比喻印度人才的培养与流失:牛的嘴巴在印度,吃的是印度的草,而牛的乳房却在国外,最终挤奶的是外国人。

  IT行业人才短缺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伤害非常明显。截至目前,印度企业的发展一直依赖于印度与发达国家薪资水平的差异。不过,由于人才匮乏,印度IT行业薪资正以每年大约15%的速度增长,大约7~8年之后就可能与发达国家持平,印度IT行业的低成本战略很快将无法维持。

  招才引智新举措

  受困于人才短缺,印度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想办法:在政府层面,由于本国教育质量不高,印度政府最近决定向国外高校打开大门,欢迎它们到印度建校以及从事科研工作,借此让越来越多的印度平民在本国国土上接受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哈佛大学目前就计划在孟买开展培训项目。

  在企业层面,企业为培养和留住人才舍得投入。以印度最大的IT公司之一信息系统技术公司为例,该公司给新进员工提供的起薪标准为每年至少7000美元;该公司还为新员工免费提供18周的IT技术培训。在该公司的培训中心,新员工面对的有世界水平的IT技术课程,更有像地中海式的俱乐部的豪华校园——校园里不仅拥有游泳池、斯诺克球桌、保龄球道、电影院和高科技体育馆,各种“食堂”还能提供14种不同风格的美食。该公司人力资源总裁帕伊表示,在培训中心二期工程竣工之后,该公司将有能力每年为自己培训4万名年轻IT行业人才。

  另外,近些年印度企业海外扩张动作非常频繁,他们在全球各地通过直接投资和并购外国企业等方式来聚敛和利用外国人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