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行业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民企财团将成“走出去”主流

   2016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总额已达1210亿美元,超过2015年全年投资总额

  ■贺

  中国企业“走出去”规模在不断增大。商务部统计显示,中国企业在2008年——2014年间的对外直接投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4%。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达到1180亿美元,连续五年居世界前三名。2016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总额已达1210亿美元,超过2015年全年投资总额。

  在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中,民营企业的投资势头很猛,在很多领域反超大型国企。2015年民营企业投资达到207宗,国有企业虽数额较大,但数量仅为80宗。民企的投资意愿很强烈。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表示:“不要以为我们全球化已经走的很好,其实我们刚刚开始。虽然我们每年1000多亿美元的投资已经很多了,增长速度也很快,但总量来看其实不算大。”三一重工(600031,股吧)总裁向文波表示:“从经济活动本身发展规律来讲,中国企业对于海外的投资收购,确实是刚刚开始,但是从引起的反响来讲却是超乎想象。”“就海外投资规模和领域讲,实际上与我国是全球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是不匹配的。‘中国企业买断全世界’完全是夸张,并且夸张得离谱”。

  看似“凶猛”的民企对外投资,其实都有着民营企业家们的谨慎思考,因为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花的都是自己的钱。郭广昌表示:“以往中国的全球化更多的是被动的,现在是积极的,正向的,主动的全球化。这几年我们看到,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有生猛的,也有谨慎的,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不太好的,无论如何,中国企业正在一步一步向海外迈进。”三一重工在海外有过不少投资收购,向文波表示:“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买买买的,有钱也不一定能买下全世界”。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中国买家海外并购交易的完成率仅67%,与发达市场买家相去甚远,并购战略不清以及尽职调查欠完善是导致交易落空的主要原因。对于有多年海外收购经验的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不要将国内投资时的惯性思维套用到海外收购中。在国内收购时,可能更多地考虑劳动生产率等问题,但在境外,法律、劳资关系和环保情况等都得纳入收购成本考虑当中。这是很大的不同”。他强调,“不要怕,这就是真正的市场”,“按照国外的规则,不要有任何怨愤的心态。弱者选择抱怨,企业家选择战斗!”

  据普华永道在2016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展望报告中的预判,2016年中国内地企业海外并购将继续保持超过20%的增长,财务投资的数量将持续增长,科技领域将继续火热,一些投资者将以业务地域多样化为目的进行海外投资,真正的跨国企业将随之出现。

  安邦智库(ANBOUND)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有过多年研究,跟踪了中国企业从贸易类投资到资源类投资、从绿地投资到资本并购、从工业投资到消费投资和服务业投资的整个发展过程,也目睹了许多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案例。在笔者看来,当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进入真正市场化的成熟阶段时,由民营企业构成的民企财团机构,将成为中国企业投资的主角,而财大气粗的国有企业在对外投资中的角色将会减退。

  民企财团在对外投资中的崛起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民企投资拿的是自己的钱(借钱也是拿自己的资产和信用做的抵押),而国有企业拿的是国家的钱,这种所有者差别会在根本上决定投资责任的不同。二是民营企业以单一生产厂商角色进入国际市场的风险越来越大,如果以民企财团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则会显著减少对外投资的风险。国内一些有实力的民企开始有了财团雏形(如复星集团),今后财团模式在民企中将会越来越多。三是根据中国市场的发展逻辑,以及日、韩、美等国财团的发展经验,财团模式是比较适合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经济中有关键影响力的发展方式。

  笔者认为,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的现在,大力发展财团经济是挖掘中国的经济资源、凝聚社会资本的力量、扭转中国经济下行势头、助推中国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策略方向,也是当前中国体制机制下现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中国的对外投资是一个观察窗口,能看到中国宏观经济的实力和微观企业的活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将会成为国际市场的持续亮点,而民企财团将会成为其中不断发展壮大的最主要角色!

(文章来源:和讯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