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交流互动 » 案例分析 » 正文

专家支招:企业破解境外融资难问题

 

近年来,我国企业对外并购、投资不断创出新高。但是同时,这些对外投资、并购也呈现“两高一低”的现象。第一是自有资金占收购、并购总金额的比例比较高;第二是银行借贷的资金占整个收购比例的比重比较高。“一低”就是股份支付比较低,换股等结构性的支付手段利用率比较低。
  这“两高一低”的现象是怎么产生的?第一,中国资本市场跟西方相比,发展时间还非常短,我们的并购从80年代开始到现在,真正形成内地的并购热也就是这几年,企业本身并购的意识不是很强,经验也不够丰富。第二,我们的资本市场不完善,比方说债券的发行,机构投资者、并购基金、中介机构等等,前来说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第三,国家和地方政策还不能够完全支持到目前“走出去”的并购内容。政策滞后影响着我们的整体并购。
这里举两个例子。一个是联想收购美国的IBM的PC业务。这笔总额17.5亿美元的收购基本上以股权收购为主,其中联想出资1亿美元,又在境外获得6亿美元的银团贷款,此外,联想在香港上市的股票给了IBM 8亿多股,然后进行了换股,总共是17.5亿美元。此项并购是跟国际接轨,做得很漂亮。当联想收购完IBM的PC业务之后,还有4亿美元的现金可以支持这个PC公司日常的营运,对联想本身没有造成任何的资金压力。
另一个例子是京东方收购韩国的一家液晶显示板的企业,收购金额为3.8亿美元,京东方自己出资6000万美元,然后在国内银行通过抵押借款9000万美元,在韩国通过资产抵押借款1.5亿美元,剩下5000万美元的缺口用韩国的债抵押的卖方信贷补足。这笔收购基本上是现金收购(现金+借贷),对这个公司今后的营运和收购的公司今后的运营都造成很大的资金压力。这两个案例中,前者比后者从质量上来讲要好很多。
要破解境外融资难问题,首先,国内的资本市场需要进一步完善。诸如美国、日本,并购往往是从国内开始的,然后由国内的并购走向国际的并购。我们国内的并购出现的问题就是国内资金融资难,然后才是国际并购资金融资难。在国内的金融生态中,首先要能够自由的发债,发债不自由会影响到一些企业的并购。
其次,我们需要多一些机构投资者,特别是要有并购基金。这样的机构投资者可以做到随时需要,随时有资金参与到融资中去。
再次,国内有并购意图的企业,要有计划的到香港上市。当然,这需要国内的审批。在香港上市跟在内地上市就有很大的区别,前述案例中,联想就是在香港上市的,可以进行换股,而且做配售也很容易。由于资本市场不开放,国内的A股要跟国外换股很困难。第二种是商业银行的改革,商业银行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开始在做一些并购的融资贷款,但是队伍建设以及风险预判能力还需加强。第三个是中介机构,发债涉及到评级公司,以及会计、律师等中介机构,需要这方面的支持。
最后一点是创新。在并购中,有可转债、债券、上市股权的交换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募集资金。
  境外融资难主要症结在国内,如果把国内的这些问题进行了改善,企业在国外融资就会容易一些。
 
(来源:东方财富网,根据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谢涌海采访整理)


分享到: